奥斯特罗格拉茨基积分法
奥斯特罗格拉茨基积分法
微积分处理技巧之二
z张z
这篇文章是对上一篇文章的补充与拓展,参见「分项分式积分法」,同样用来处理多项式积分。
相关概念
(一)真分式
如果一个分式的分子多项式的次数小于分母多项式的次数,就称它为真分式。
(二)即约分式
如果分式p(x)/q(x) 的分子和分母除了常数因子外,没有其它公因式,即 p(x) 与q(x) 互质,则此分式叫做即约分式。
正文
部分分式可以解决大量多项式问题,但是仍有一些积分处理后计算步骤亢长,如
∫(x2−3x+3)21dx
我们知道可以处理成
∫x2−3x+3P +(x2−3x+3)2Qdx
其中P 、Q 是一次式,这样通分后得到P=0 ,Q=1 ,这是无法进一步简化处理的,只能逐步运算,或许,也可以换以种思路,这就用到了本文讲述的方法-奥斯特罗格拉茨基积分法。
内容简述
设
Q(x)P(x) 为【即约真分式】,那么存在【即约真分式】Q1P1 和 Q2P2 满足
QP=(Q1P1)′+Q2P2 这里 Q=Q1Q2 ,
Q1 是导数 Q′ 和 Q 的最大公因数,数学语言 Q1=gcd(Q,Q′) ,
P1 ,P2 是次数比Q1 ,Q2 低的多项式,写成积分形式就是
∫QPdx=Q1P1+∫Q2P2dx
它的形状有些类似分部积分 ∫udv=uv−∫vdu ,很协调不是吗?我们只需要记住这个重要的积分形式就好,证明i 将在文末给出。
例1
现在来用它解决我们开头提到的微积分。
∫(x2−3x+3)21dx 用上述公式可以写成
∫(x2−3x+3)21dx =Q1P1+∫Q2P2dx
这里,
P=1
Q=(x2−3x+3)2
Q′=2(2x−3)(x2−3x+3)
则
Q1=deg(Q,Q′) =(x2−3x+3)
Q2=Q1Q =(x2−3x+3)
这样就有
∫(x2−3x+3)21dx
=x2−3x+3P1 +∫x2−3x+3P2dx
P1 ,P2 是次数小于分母的多项式,不妨设 P1=Ax+B ,P2=Cx+D ,依旧通过通分求出,即
∫(x2−3x+3)21dx
=x2−3x+3Ax+B +∫x2−3x+3Cx+Ddx (1式)
两边求导
(x2−3x+3)21
=(x2−3x+3)2A(x2−3x+3)−(Ax+B)(2x−3) +x2−3x+3Cx+D
通分解得
A=32 ,B=−1 ,C=0 ,D=32
代入(1式)有
∫(x2−3x+3)21dx
= x2−3x+332x−1 +∫x2−3x+332dx
= 3(x2−3x+3)2x−3 +34∫(2x−3)2+3d(2x−3)
= 3(x2−3x+3)2x−3 +3√34arctan(√32x−3) +C
实际上过程只有三步,只需要一点准备工作,就能简化这样的积分,参考下图。
例2
再来举一个例子,
∫(x+1)2(x2+1)212x+16x2+4x3+4x4+8dx
这样的积分无论有哪种方法计算步骤都会很多,因为复杂的微积分本身计算量偏多,而奥斯特罗格拉茨基积分法ii我认为是一种清晰明了的方法。
过程如下
∫(x+1)2(x2+1)212x+16x2+4x3+4x4+8dx
= (x+1)(x2+1)Ax2+Bx+C +∫(x+1)(x2+1)Dx2+Ex+Fdx
= (x+1)(x2+1)x−x2−4 + 3∫(x+1)(x2+1)x+1dx
= (x+1)(x2+1)x−x2−4 +3arctanx +C
只用了四步,再来看一下计算机给出的标准解法,对比下
∫(x+1)2(x2+1)212x+16x2+4x3+4x4+8dx
=4∫(x+1)2(x2+1)23x+4x2+x3+x4+2dx
=4∫2(x2+1)2x+2 +4(x2+1)1 +4(x+1)23dx
=arctanx +2∫(x2+1)2x+2dx +3∫(x+1)21dx
对∫(x2+1)2x+2dx 做代换 x=tanu
=arctanx+ 2∫cos2u(tanu+2)du +3∫(x+1)21dx
=arctanx+ 2∫(1−sin2u)(tanu+2)du +3∫(x+1)21dx
=arctanx+ 2∫−2sin2u+tanu −tanusin2u+2du +3∫(x+1)21dx
=arctanx+ 2∫sin2utanudu +2∫tanudu −4∫sin2udu +4∫du +3∫(x+1)21dx
=⋯⋯
= (x+1)(x2+1)−x2+3(x3+x2+x+1)arctanx+x−4 +C
中间还有很长的步骤可以明显的看出差距。
i 证明
∫QPdx=Q1P1+∫Q2P2dx ,求导
QP=Q2P1′Q1−P1Q1′ +Q2P2 ,由于 Q=Q1Q1
P=P1′Q2 −Q1Q1Q2P1+Q1P2
deg(P)≤deg(Q)−1
deg(P1′Q2)≤(deg(Q1)−1) +(deg(Q)−deg(Q1))
=deg(Q)−1
deg(Q1Q1′Q2P)≤(deg(Q1)−1) +(deg(Q)−deg(Q1)) +(deg(Q1)−1) −deg(Q1)
=deg(Q)−2
deg(Q1P2)≤(deg(Q)−deg(Q1)−1) +deg(Q1)
=deg(Q)−1
即P1,P2 有解,证毕。
ii 奥斯特罗格拉茨基
米哈伊尔·瓦西里耶维奇·奥斯特罗格拉德斯基(也译作奥斯特罗格拉茨基,1801年9月24日-1862年1月1日)生平介绍
俄国数学家,他的工作包括变分学、代数函数的积分、数学物理、古典力学,是当时俄国数学界的重要人物。
他出生于现时乌克兰境内的Пашенная,在1816年入读哈尔科夫大学,1820年他参加毕业考试,但宗教兼国民教育主任要求他重考。官方原因是他没有上哲学和神学课,实际上的原因是他的老师奥西波夫斯基之前因宗教问题被停职,而校方认为这事也和奥西波夫斯基的学生有关。结果,他拒绝重考,不取学位便离开俄罗斯到巴黎求学。他上著名数学家的课,包括勒让德、泊松、柯西。他在法国科学院发表论文,内容以物理和积分学为主。
1828年他回到俄罗斯,到了圣彼得堡。曾在海军学院、通讯研究所、教育学院讲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