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集合的一些概念
高中集合的一些概念
先重点
子集个数:由 n 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A 有 2n 个子集,2n−1 个真子集.
并集和交集记忆方法 :
并集 ∪ ,向上开口,像个正立的杯子,想像向里倒水,则水都收集起来,用以辅助理解并集是将两个集合汇集起来(越来越多)。
交集 ∩ ,向下开口,像个倒扣的杯子,此时向里倒水,水会分散到两边,用以辅助理解交集是将两个集合公共部分挑出来(越来越少)。
集合的运算律
交换律
A∩B=B∩A
A∪B=B∪A
结合律
A∩(B∩C)= (A∩B)∩C
A∪(B∪C)= (A∪B)∪C
分配律
A∩(B∪C)= (A∩B)∪ (A∩C)
A∪(B∩C)= (A∪B)∩ (A∪C)
德⋅ 摩根定律
∁U(A∩B)= (∁UA)∪(∁UB)
∁U(A∪B)= (∁UA)∩(∁UB)
再概念
一般地,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(element),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(set),简称为集.
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.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,我们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.
常用大写拉丁字母 A,B,C,⋯ 表示集合,用小写拉丁字母 a,b,c,⋯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. 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,就说 a 属于(blong to)集合 A ,记作 a∈A;如果 a 不是集合 A 中的元素,就说 a 不属于(not blong to)集合A ,记作a∉A .
集合的表示方法:列举法、描述法、Venn图、区间法
列举法: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“{ }”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. 如A={1,2,3} 、B={x=2 ,y=3,z=4}
描述法: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. 如C={x∈Z∣x>10} ,如果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,x∈R,x∈Z 是明确的,那么x∈R,x∈Z 可以省略,只写其元素x. 例如,集合 D={x∈R∣ x<10} 也可以表示为D={x∣x<10} ; 集合 E={x∈Z∣2k+1,k∈Z} 也可以表示为E={x∣2k+1 ,k∈Z} .
Venn图:集合的第三种表示方式,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的图称为Venn图. 下图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包含关系.
区间法,是集合的第四种表示方式. 设a,b是两个实数,且 a<b ,规定:
1)闭区间:满足不等式 a⩽x ⩽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,表示为 [a,b];
2)开区间:满足不等式 a<x<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,表示为 (a,b);
3)半开半闭区间:满足不等式 a⩽x<b ,a<x⩽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,表示为 [a,b),(a,b];
这里的实数 a 与 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,a为左端点,b为右端点,称 b−a 为区间长度.
子集(subset):对于两个集合A、B,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,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,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同,记作 A⊆B 或 B⊇A ,读作“A含于B” 或 “B包含A”
相等: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(A⊆B ),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(B⊆A ),此时,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一样的,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,记作A=B
真子集(proper subset):如果集合A⊆B ,但存在元素x∈B ,且x∉A ,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,记作A⫋B 或B⫌A .
空集(empty set):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,记为 ∅ ,并规定: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.
并集(union set):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,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,记作A∪B ,读作 “A并B”,即
A∪B={x∣x∈A, 或 x∈B}
交集(intersection set):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,称为A与B的交集,记作 A∩B,读作 “A交B”,即
A∩B={x∣x∈A, 且 x∈B}
全集(universe set):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的集合,通常记作U .
补集(complementary set):对于一个集合A,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,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,记作 ∁UA 即
∁UA={x∣x∈U, 且x∉A}